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国家战略部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在此背景下,公司应立足能源电力和国资央企,研究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促进战新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出重点举措,进而推动能源电力和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对公司发展战新产业的认识
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分析公司发展战新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对公司发展战新产业的认识。
一是新质生产力包含理论、实践、政策三方面的重大内涵。理论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依托战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而战新产业的快速成长也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实践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以大规模人口的现实国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政策方面,近年来的政策演变趋势已经充分体现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精神,即围绕战新产业发展强化政策指引和激励,未来预计这种政策的倾向性会进一步强化。
二是公司在战新产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存在四个层次。从电力的基础性看,电网作为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公司在促进我国战新产业发展中发挥能源安全“保障者”作用。从电力的商品性看,公司作为电力商品供应者,在促进有特殊电力需求的战新产业发展中发挥“助推者”作用。从电网的基础性看,电网作为枢纽平台,公司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战新产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从公司的央企属性看,公司作为大型骨干央企,在国有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发挥“领头羊”作用。
二、公司电网业务发展战新产业重点举措研究
研究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形势和对电网发展战新产业的要求,提出电网发展战新产业的重点举措。
一是电网升级将成为发展、孕育战新产业的重要战场。新型电力系统下电网将发生深刻变革,孕育新要素、新技术、新业态,不是简单的传统产业升级,而是发展战新产业的重要进程,业务上表现为智能电网、特高压交直流等战新产业发展,功能上体现为对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持续提升。
二是公司应加快电网转型升级,进而加快战新产业发展。当前应重点从交直流输电、配电网智能化、储能发展、先进装备材料、多能源基础设施融合、数字化、防灾减灾、差异化示范等方面发展战新产业。此外,还应着重从加快人工智能在电网业务领域的开发和运用、依托电网开展碳业务两方面重点发力。
三、公司直属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举措研究
聚焦公司现有的战新产业,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战新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
一是提出公司战新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公司竞争性业务的分类:总体上可划分为涉电网竞争性业务和通用型竞争性业务。前者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很高,与电网业务紧密相关,公司对于该类业务具有“行业角色”特征。后者属于通用技术在电网领域的垂直化运用,公司对于该类业务具有“普通用户”角色。从事不同竞争性业务的合理化条件:聚焦主责主业、具备竞争力、业务不与其他央企主责主业重叠是公司从事两类业务合理性的共同因素,此外,涉电网竞争性业务须遵循公平竞争原则,通用型竞争性业务需要与电网具有较强关联性。战新产业的布局方向:重点布局涉电网竞争性业务,以及与电网技术距离近且对电网支撑作用大的通用型竞争性业务。
二是按照“近期-远期”两阶段推动公司对战新产业的管控优化。近期,进一步积极稳妥精准授权放权,管控模式逐步向治理型管控转变。远期,遵循现代企业运行规律及战新业务特点,完全使用治理型管控,管控重点在于管战略、防风险等方面,不直接介入战新业务的一般经营管理。
三是围绕“传递压力、增强活力、加大吸引力、提升竞争力”优化发展体制机制。第一,压实企业和各级人员的经营压力。确保每家单位、每位干部、每位员工“领任务”“担指标”,强化工效挂钩、按绩取酬。第二,充分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推动产业单位组织机构扁平化,选配爱产业、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的战新产业单位领导班子,深化所属单位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用足科改示范企业等工资总额单列政策,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容错机制。第三,加大对关键人才的吸引力。健全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第四,加快提升市场竞争力。做强做优现有新兴业务,积极培育增量新兴业务,完善创新体系,提升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功能,支持战新产业的研发和培育孵化。瞄准新兴业务短板弱项,积极稳慎开展优质企业并购。
四、公司培育未来产业举措研究
研究公司未来产业现状,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未来产业主要特征,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的举措建议。
公司可从研判发展趋势、超前布局前沿技术、规划建设应用场景等方面入手,加快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呈现出前沿技术驱动、培育周期长、高度不确定性、跨界融合、先发锁定等特征。公司可采取的举措:第一,构建未来产业的研判、识别、评价体系,把握发展机遇。第二,通过直接投入、共享研究资源等形式超前布局前沿技术研发,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第三,加大对未来产业应用场景的规划建设,探索“未来场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的全周期场景设计机制,开展应用场景实测和市场验证。第四,加大未来技术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与电网发展密切相关的“从0到1”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第五,面向未来产业战略急需技术领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人才优势。
五、公司发挥链长作用促进战新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研究
研究链长职责与战新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公司链长的特殊性,研究公司发挥链长作用的组织方式问题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问题。
公司通过链长带动战新产业发展,需要分类科学使用四种不同的组织模式。
模式一:通过建立资本纽带关系发挥融通带动作用。在公司主责主业范围内,需要适当放开政策限制,允许公司扩大投资并购范围,尤其是存在卡脖子情况的领域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通过投资并购建立资本纽带联系,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产业的培育发展,推动产业链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
模式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需求牵引作用。需要适当放开政策限制,允许公司在一定范围内运用采购手段鼓励企业对严重依赖进口的产品进行备份、对卡脖子和弱项技术进行攻关、对新兴领域进行探索。
模式三: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创新联合体发挥融通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公司的影响力,适当的资源投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力推动战新产业发展,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凝聚共识。模式四:政府建立健全制度规则或直接推动。充分发挥公司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枢纽和平台优势,感知分析能源电力战新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研判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推动相应领域战新产业发展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
六、相关建议
一是建议认识电网的转型升级,其并非简单的传统产业升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电网将发生深刻变革,孕育大量新技术、新要素、新业态,演变为新型电网,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等是内生的战新产业,对新能源的消纳水平和能力是新型电网功能的展现。这意味着,电网与战新产业的关系也并非纯粹的支撑带动作用,电网转型升级就是发展战新的重要过程。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战新产业的政策支撑。新兴产业技术迭代迅速,规模效应和路径锁定效应明显,取得先发优势意义重大。建议国资委在企业对外产业投资与并购、科技成果转化、外部创新协作、高端人才引进、中长期激励机制构建方面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力度,并调整配套考核、监督机制,充分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尽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战新领军企业。